發布日期:22-04-01 點擊次數: 298
誤區一:越輕越好,以重量論英雄
改裝界盛傳:簧下1公斤等于簧上10公斤早已深入人心,所以導致很多輪轂改裝用戶在選購輪轂時,把輪轂重量作為第一評判標準,過分追求輪轂輕量化。
由于輪轂是安全件,正規廠家生產的輪轂都需要經過嚴格的輪轂三大性能測試:
1)沖擊測試
2)彎曲疲勞測試
3)徑向疲勞測試
可見,如果輪轂沒有點“份量”是難以通過三大性能測試的。在滿足強度的基礎上盡量減輕輪轂重量才是王道!
目前輪轂性能測試標準主要有:
1)日本JWLVIA標準
2)德國TUV標準
3)美國SAE標準
德國TUV標準最為嚴苛,這也就是為什么歐洲的輪轂品牌產品重量都偏重。下面這款歐產BBS19X8.5J鑄旋輪轂重達11.65KG,相比國內某品牌鑄旋19X8.5J輪轂重量則為10.68kg。
改輪轂安全第一!
誤區二:輪轂尺寸越大越好,以大為美。
很多人改裝輪轂的初衷其實都是簡單粗暴:好看!
輪轂尺寸變大了,整車效果看起來更加飽滿,威猛。說直白點,逼格更高!但盲目加大輪轂尺寸,輕則與卡鉗,檔板,避震發生“親密接觸”,重則傷及車輛懸掛系統及增加無謂的油耗。
一般常規輪轂改裝還是以最多升級2寸為宜,還要注意與輪胎規格的搭配,輪胎外徑改變<3%.否則會影響碼表準確性,一不留神可能就會無緣無故收到許多罰單,懵逼了。
誤區三:以”貌”取輪,忽視輪轂參數。
輪轂款式的改變,對整車外觀效果提升立竿見影。但如果只注重輪轂顏值沒有注意輪轂參數要與原車數據相匹配,隨意更換很容易發生輪轂與翼子板,卡鉗,避震剮蹭甚至根本無法裝車。
以下幾個輪轂重要參數關乎輪轂的裝車,需要特別注意:
1)孔距(PCD):要與原車數據完全一樣!不要相信什么5-114.3&5-115的孔距的輪轂可以通用的鬼話!
2)偏距(Offset):偏距如果不合適,輪轂容易與避震或翼子板發生干涉。
3)中心孔(CB/HUB):輪轂中心孔小了,根本就無法裝車。
4)尺寸(Size):改裝輪轂的尺寸要與車型相匹配。太大或太小都會有裝車問題。